3月18日,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应邀参加了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经济峰会”并发言。本届论坛以“中国与世界:经济转型和结构改革”为主题,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全球化、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等议题进行探讨。于勇在发言时表示,全球化为河钢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让河钢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模式。在企业全球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自身的成长性和顺势而为的能力,拥有了这种能力,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培养出自身的竞争力。
会上,于勇作了现场发言,并与美国UL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伟廉仕,联合技术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贺国瑞,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赵国华,中国中车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立荣围绕制造业全球布局新趋势做了深入探讨。
于勇简要介绍了集团全球化发展状况,他说,河钢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和综合服务商之一,在全球五大洲都有投资和合作伙伴,在30多个国家有70多个项目,在110多个国家都有战略伙伴和客户,海外投资总额突破70亿元。到2016年,河钢的海外销售总量占集团总销售额的近三分之一。
于勇在谈到对全球化的理解和河钢全球化战略时表示,全球化为河钢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他指出,过去,在国际化发展历史当中,包括河钢在内的中国企业更多的是以低成本出口和外部资金引进为主。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增长、资本的积累、技术进步的提升,特别是中国经济体量的加大,以往一直沿用的低成本产品出口这条道路越来越难了。因为,我们的体量增大了,世界上的消化能力有限。以钢铁为例,去年中国整个钢铁行业产量8亿吨,中国的经济规模在适度回落,世界经济发展增速也在回落,中国钢铁工业为中国和世界提供的总量是足够大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现象的出现,使单一产品出口的路径越来越困难。在这一背景下,中央政府恰逢其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河钢高度契合国家发展的策略,搭上了国际化发展的快车。“一带一路”将推动中国迈向资本输出新时代。如果说30年以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以产品输出和劳动力输出为主的话,那么未来,中国在全球的输出应该是以资本和技术输出为主。所以,“一带一路”让河钢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模式。
于勇分享了集团在全球化进程中,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海外发展的案例。他说,河钢最著名的全球收购是对全球最大的钢铁贸易商瑞士德高的收购。瑞士德高是全球钢铁营销网络,几乎占全球钢铁贸易网络一半的份额,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建立了商业网点、在全球60几个国家拥有加工配送中心、在全球有2万多客户。这笔收购让河钢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了自己的营销网络和网点,变成全球上营销网络最发达的钢铁企业之一。对中国的钢铁企业来说,最有价值的体现是通过并购可以让中国的地方企业成为全世界营销和贸易网络的活跃企业。另外一个著名的收购就是去年6月份对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的收购。欧洲很多钢铁企业沉淀了很好的商业模式,多年来在本地区拥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这些年,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它的流动性和资本的缺失,造成这一些企业陷入困境。河钢通过资本收购输入了技术,恢复了企业的活力,让企业员工重新拥有了未来。全球化不仅让河钢获得了新的发展路径,世界的很多企业也需要中国的技术、中国的资金。
于勇针对智能化这一全球热点话题指出,智能化在为生产带来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的同时,其本身最大的作用在需求侧、客户端。智能化的生命力在于其市场行为和作用,它可以为消费端、客户端提供更多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为广大购买的人和用户带来更多的价值。
围绕面对全球化过程中的挑战,企业最看重哪方面能力这一话题,于勇表示,河钢更加重视自身在海外发展过程中的成长性和适应性。他说,河钢在海外发展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海外各地区有着各自的法律、经济、文化等不同的经营环境,这会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但是同样也要看到,世界各个地区都有失败的企业和成功的企业。这说明无论在任何地方发展,自身是不是拥有成长性、适应能力,以及制造机会的能力,才是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从这个方面讲,一个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自身的成长性和顺势而为的能力。当拥有这个能力后,企业在任何一个地方发展都会培养出自身的竞争力。